时间:2022-08-26 17:24:40 | 浏览:559
来源:二更
上海,一座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
在这里工作时,你会觉得它节奏太快,让人精神紧绷。可当你在这里生活,你又觉得它永远让人精力充沛:总有看不完的展、听不完的音乐会、还有掐点下班就为了去看一场的脱口秀表演……
不用等到周末,只需以日落为界,我们就能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夜晚,赋予繁忙的上海一抹温柔的底色,也给城市夜归人们造了一个温柔的梦。
今年年初,2021年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榜单揭晓,上海赫然在榜。就在昨天,“2022上海夜生活节”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夜晚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时长10:01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查看造梦师的故事(上集)
为此,二更把镜头对准了6个上海夜生活“造梦师”。
他们中有人是策展人、有人经营着24小时营业的书店、有人已经玩了10来年的飞盘,还有人用灯光做“秀”,照亮整个黄浦江……
他们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无意间也让上海的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时长09:47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查看造梦师的故事(下集)
这一次,让我们跟随造梦师们的视角,去看看白天之外的上海!
有多少人最开始了解“夜上海”,是通过电影和电视剧?
1947年,电影插曲《夜上海》走红。从此,“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成了人们想起“夜上海”时,脑子里会自动浮现出来的画面。
但在上海土著阮豪看来:“1910-1920年,才是真正的夜上海。以前有夜排档、酒吧、电影院,现在有不同的东西。但我始终记得小时候上海的大世界,哈哈镜。大世界原来就是在做演出的地方。所以,我想还原它。”
阮豪:亚洲大厦星空间主理人
还原,并不意味着他想让上海变得古板。恰恰相反,他想给大家展现的是一个更加“先锋”的上海。
久埋心底的梦,如今已经被他变成了现实。现在的阮豪,是亚洲大厦星空间的主理人。
两年前的亚洲大厦,只是一栋普通的写字楼。现在,这里有18个演艺新空间,是上海乃至全国演出密度最高的大楼。
阮豪希望能在亚洲大厦,打造一个演出的“夜市”,让音乐剧、脱口秀、话剧在这里轮番上演。
剧场不用特别大,100多个座位即可。星空间也不再采用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而是拉近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拥有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颠覆性的表演形式,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甚至很多外地观众对上海的初印象,都是从拖着行李箱来亚洲大厦看表演开始的。
除了极具先锋气质的艺术氛围,上海还有非常包容的艺术氛围。
有人说:“当一个展馆里,网红打卡成了常态,这是艺术变low了。”
策展人田霏宇却反驳道:“不同人本来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艺术,美术馆应该是一个自由的艺术空间。”
田霏宇:策展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兼CEO
在美术馆里,既有老人、有小孩、有谈恋爱的、还有交朋友的。各种各样的人来看展。
大家可以很自然地拿出手机自拍,或是跟身边人交谈。
这是田霏宇希望看到。他从小在美国费城长大,看到那里的人看展就像进教堂一样。他反而觉得气氛有些紧张。他一直在思考:当代艺术和当代生活的边界在哪里?
至少在上海,在落户上海的UCCA Edge里,他希望艺术可以融入生活之中。人们能以更加轻松、自在的方式来看展——让看展就像逛商场一样。
在久居上海的人看来:爱玩、爱折腾,是这座城市一个非常鲜明的标签。
上海,国内众多潮流活动的发源地。比如最近火爆全网的飞盘,早在10年前,上海就有老牌俱乐部派人专门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关键词,结成飞盘爱好者联盟,并免费教授初学者。
徐孟凯:Gravity运动社群的主理人,曾任国家飞盘青年队主教练
上海人徐孟凯,就是其中被邀请的飞盘爱好者之一。玩了10年飞盘的他,曾是国家飞盘青年队主教练,现在则是Gravity运动社群的主理人。
徐孟凯说:“上海是一座精力过剩的城市,这个城市里的人总在想方设法地琢磨怎么玩。”
除了飞盘之外,腰旗橄榄球、滑草、陆地冲浪板、桨板、Spike Ball都是上海年轻人喜欢的运动形式。
事实上,潮流运动带给人的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往往高于运动价值。因为它总能把有相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把有相同气质的人聚在一起。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曾经去过上海一个室内滑雪场参加活动。后来,许多滑雪爱好者都去那里打卡。
这家室内滑雪场位于上海的综合性年轻潮流生活方式平台——TX。TX本意为“年轻力中心”。T代表“theater(舞台)”,X代表“crossover(跨界)”。TX,即为年轻人的社交场所。
司徒文聪:URF盈展·年轻力文化消费 主席/百联盈展副董事长
司徒文聪表示:“如果要我们自己去找那帮爱滑雪的人,是很难的。但谷爱凌能,所以只要找到谷爱凌,就能找到他们。”
在司徒文聪看来:“今天的TX,面向的是00后,未来可能就是05后。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上海这座城市却可以。”
上海虽好,但高压的城市氛围难免会让人觉得压抑。哪怕到了晚上,人也很难马上松弛下来。
泉州人郭建安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2000年我来到上海,是有一点失望的,我感觉到城市的夜晚冷漠、缺少一点点温度,远不如家乡泉州热闹。在家里晚上12点才是小黄昏,当时有很大落差。”
郭建安:城市不眠24小时书店创始人
但上海缺失的温度究竟是什么呢?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想明白。一直到2018年,郭建安去了一趟中国台湾基隆。半夜在外面玩的时候,他看到很多已经结婚的人10点前都不愿意回家,反而跑到书店里。
“很多人喜欢读书,其实是喜欢书店的氛围。可能家里非常吵闹,而书店在城市的深夜让人有归宿,心灵能静下来。”
一年多以前,他在上海开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取名为城市不眠。既有60来岁的大爷,在跟老婆吵架后深夜来书店看书;也有从外地来上海考研的青年们在这里通宵复习……
城市不眠的一盏灯光,或许只能照亮一小部分人的心。但只要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暖心故事发生,则足以点亮上海人的每一个夜晚。
浦江光影秀团队:夜景规划设计专家 袁樵;舞美灯光设计专家 谢渝熙 ;青年音乐家 罗威;夜景灯光控制专家 沈渊
今年春天的时候,上海疫情形势严峻。路上行人寥落,浦江光影秀的团队成员曾经讨论过:“既然路上都没什么人,那黄浦江的灯要不就索性关掉?”
经过一番争论后 ,大家最后一致得出结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给人希望。”只要灯光照亮外滩,上海就依旧是那个繁华热闹的“夜上海”。
后来,他们听说援护医疗队在离开前,都会去外滩拍照,觉得特别感动。
看着光影梦幻的外滩,浦江光影秀团队里的青年音乐家罗威感叹道:“魔都的灯光有灵魂,在狭小的空间里把绚烂到极致。静态的浦东有古典感,走在外滩像在历史中穿行;当律动起来,浦东在魔幻中有活力,越到夜晚越有能量,永不停歇。”
在历史的长河中,上海在不断地变化。现如今的它,包容、先锋、年轻、活力、温暖、美好……不同的人在这座城市,看到了它不同的侧面。
或许它并不完美,但它的每一面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从而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再蹲一下,有人转今天的票吗。没办法,进群的人越来越多,群也越拉越多,如今这个俱乐部的群按照甲乙丙扩展,已经膨胀出了“丁”群,每周的活动报名小程序一出。”在北京伙伴飞盘俱乐部群里,没抢到当天飞盘活动名额的盘友四处求票。
钛度图闻·第五十一期策划制作 | 钛媒体视觉中心,编辑 | 生菜,作图 | 初彦墨飞盘运动在中国市场迎来大爆发。日前,全国飞盘运动推广委员会发布《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关于举办中国飞盘联赛有关事宜的通知》,拟于2022年下半年举办首届中国飞盘。
新京报体育新闻部出品仿佛一夜之间,飞盘突然爆红,这项新潮运动丰富了年轻人的健身选择,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今年年初,某社交APP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显示,去年一年,飞盘相关内容的发布量同比增长了6倍。
要说最近哪项运动最火?那一定是“飞盘”莫属了!从校园操场到城市公园绿地总能看见一群人围绕飞盘玩得不亦乐乎今天小体带来飞盘功能性训练有助于提升你在玩飞盘时的体能水平让你在场上有更好的发挥同时在高强度的跑跳过程中也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让我们一
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发布通知,拟于今年下半年举办首届中国飞盘联赛。不需要高昂价格的装备,相对灵活和自由的场地,以及并不激烈的身体对抗……无论是出于社交目的还是竞技,飞盘的热度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往年盛夏无人问津的室外运动场,也因飞盘运
宝鸡某公园足球场发布公告禁止开展飞盘运动和其他与足球无关的运动进入足球场,其实还是十分合理的。最近几天,这篇报道在全网迅速发酵,并被很多媒体和自媒体转载,网友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成为了继吴勇问题教材、贾某某、鳄雀鳝之后的又一个热门话题。转载的
打开社交软件,你常会看到与飞盘相关的推送,从运动场边走过,你会发现身边玩飞盘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一支在今年3月成立的本土飞盘俱乐部,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从最初的13人,发。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最近飞盘运动越来越火,在重庆也不例外。
来源|Tech星球文|贾宁宇从完全没有摸过盘到走上飞盘联赛的赛场。今年4月,北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刘心怡的公司要求员工居家办公。今年4月,北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刘心怡的公司要求员工居家办公。就在这段时间,她发现了小区附近的通
昨天,首届北京飞盘公开赛打响,来自120支队伍的2000余名飞盘爱好者将在三个周末进行220余场比赛。“希望通过比赛,让大家关注到飞盘作为体育项目的本质。”赛事主办方之
”这是发生在近期某知名综艺节目里的一幕,节目中玩的是极限飞盘,一项近期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运动。在以往很多人的认知里,飞盘往往是狗狗的玩具。中新网7月17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传盘。“飞盘这项运。